德育天地
德育特色
武汉市实验学校第一届“德育论坛”交流资料汇编(一)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12-09 14:15:34    浏览次数:627
 编者按:

学生的自主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母题,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的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的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得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里说的就是学生的精神生活的一块领域里的自我教育。”我国思想家荀子曾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古圣先哲如此看重自我教育。如何结合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践行自主教育理念,探索自主教育策略,我校班主任屠贞铮、杨章念、宋莎莎老师结合自身思考实践,提供了极其有启发性、可操作性的宝贵分享,现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一】

起始年级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

屠贞铮

一、起始年级重要性。

    在高中三年学习生活中关键是高一,这一年是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进一步形成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高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高中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

   开课后第一个月是班级建设的最关键时期。

  第一周是师生之间的“蜜月期”,学生为了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通常会表现得比较规矩。这时是建立班级规则的黄金时间。

  从第二周开始会进入学生的“试探期”,学生想探明老师的底细,即老师对他们的容忍度。

  第三周开始进入学生的“释放期”,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努力收敛一段时间后,随着环境的逐渐熟悉开始释放。如果说试探期是故意的话,这段时间则是自然流露

  第四周开始进入学生的“疲沓期”,新鲜感开始消退,兴奋的神经开始平复,惰性潜滋暗长。

  在这一个月是困难和机遇并存的阶段,学生的情绪起伏较大,是新的好的习惯和旧习较量的时期,但正因如此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从心理学角度,好习惯的养成最基本时间为一个月,所以,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是紧紧抓住开学一个做好文章,为三年的班级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班主任理念和思路。

我作为起始年级的班主任,目标:迅速形成班集体,让学生对新班有认同感和归宿感;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帮学生认识自己,定好长期及短期目标;培养得力班干部队伍,为以后自主管理打下基础。

三、措施

1、定班规明纪律,养成良好习惯。

   共同制定班规,量化细则,便于班干部操作,做到每周一总分评比,严格要求,及时矫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建立一个班长领头,老师参与,其他班干部记录的督察小组,每天考核、检查记录在班务日志里,将每天考核结果在班上公布,让学生知情。这样,既增强了管理透明度,也促进学生自觉守纪,以免在周评比中落后,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进取精神的增强。

   班主任在管理时一定要原则鲜明,说一不二,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安全感和确定感环境,同时也不妨碍他跟学生友好相处。很多老师的经验是,先紧后松容易,先松后紧难。按照一个标准,不妥协、不迁就,始终如一的保持下去。

   严并非严厉,违纪处理多么狠,而是不留缝隙,没有盲点。管理学上有一个“热炉”法则。一是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烫的,是会灼伤人的。二是一致性原则。只要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火灼伤。三是即时性原则。一旦你碰到热炉,就会立即被灼伤,决不会“缓期执行”。四是公平性原则。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

   管理的权威性不是完全靠严刑峻法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不是靠处理的力度,而关键是监督检查的力度,学生一项错误犯了十次中只有一次被发现,即使被开除了,他自认倒楣,别人也会心存侥幸心理。而如果犯了一次被警告,犯了第二次又被警告,犯了第三次还被警告。第四次他会知道犯错必被捉而止步。从此不再抱侥幸心理。这其实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护,其意义在于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行为准则。知道什么是不允许的,放弃任何侥幸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管理的有效性在于常抓不懈,养成习惯。养成教育其实就是抓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一个习惯的养成必须在一个月以上,在习惯养成期间一定要一个标准一杆子杵到底,这样一个月抓成一个好习惯,一年抓好十个好习惯,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基本够用了。所以说管理的有效性就在于一抓到底,最忌一松一紧。

2、放手学生管理,培养学生干部

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组建班集体,培养积极分子,配备学生干部,建立班级领导核心是班级建设的重要一环。班干部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很重要,这关系到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因此选择班干部一定要慎重。可通过调查,采取和学生交谈、学生推荐和自荐的方式,由班主任选择指定品学兼优、关心集体、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做班干部。

  选出班干部后,班主任要启发班干部有搞好工作的良好愿望,有荣誉感、责任感,然后进行工作分工,并做出具体要求。班干部应该具备以下素质:要树立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以身作则,团结互助,具有正义感;要勤奋学习,力争上游,树立榜样。

  在开学初,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可采取“扶”的方式,经常指导他们处理日常事务。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后,就采取“放”的方式,大担放手让他们去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充分信任学生但不等于一放了之,应随时过问、指导,如有困难之处,班主任应给予帮助。

3、与学生有效沟通,有“爱”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一门艺术,其魅力在于情感,师生关系密切、情感交融,教育效果会更佳。想让学生切实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必须在思想上让他们想通,思想工作做好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高中生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亲其师,信其道”,我深感和学生间情感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集中体现一个爱字。 学生在集体中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责任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主动关心他人,班集体就会形成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在班集体中,学生是这个环境里的独立个体,班主任通过营造良好的班风,积极构建心与心彼此接纳、情与情相互关怀、思与思相互碰撞、智与智相互启迪的生态环境,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班主任更好地应对、处理学生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案例:班扑克门事件。一个周五下午几位同学在班上斗地主,其中还有班长学习委员参与。当晚我就在qq被学生告知,当时我就在网上找了当事人班长及时处理,要他写1000字认识。巧的是,周一不少同学在周记里也反映了扑克事件,周二我及时在班上处理,表明一:同学敢反映,说明他们爱班,愿为班好,为自己为大家好,我将不辜负他们的信任;二原则问题绝不姑息,只要是影响学习氛围的就是原则问题,无论是什么行为,谁做的,我和班上同学及家长不容忍。当然要把在班上打牌的坏处义正言辞的说一通,再为了大家有良好学习氛围的话意味深长的说一篇,犯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接受惩罚,反映情况的学生也心满意足,其他同学以此为戒,明白班主任大是大非问题上觉不含糊,更明白了大家都愿意在良好学风的环境里共处,这样大家既能自觉遵守纪律,还能互相监督。违纪事件及时知晓,惩罚下去毫无阻碍,至今再无人犯类似错误,很大得力于师生间的信任融洽的关系。

4、培养集体意识,培养班级集体人格,创造班级精神,形成班集体。

当一个愿景为学校或班级的所有成员所接受而成为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时,在全体成员中就建立起一种荣辱与共的强烈感情,也就是共同体的意识。共同愿景对班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

   作为精神共同体的班集体,其核心作用就是以集体主义精神的强大凝聚力,形成一种参与、分工与共享的机制,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和统一的目标,从而有力地支撑班集体这座大厦。 

  一个精神共同体的成功聚合,最初的起点全在乎个体的人。因此,班主任应关注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共同体中的一员并愿意接受社会与班级的规则、规范,使每个个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并在精神共同体的感召下致力于班级建设的共同愿景,优化班级整体行为,全班同学融入、凝聚到集体行动中。 

 5、利用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建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的基础,班集体若没有集体活动,就显得死气沉沉,班级成员就感觉不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关心集体并为之利益而奋斗,班级活动是班集体的生命,应经常开展班级活动。如班会

我们班的班会通常要么学生自己总结,要么学生自己准备主题班会,搜集资料,做ppt,找搭档主持,1班同学由原来的不听班会,到能从同学准备的班会里吸收养分。

给学生讲上届学生的光辉事迹,树立榜样。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如班徽、班歌、仪仗队形式的征集。为同一个目标去设计,全员参与表决。班歌征集一波三折,从《奇迹再现》《奔跑》《倔强》,经历了一次推翻再选的过程,最后多数人选《改变自己》,虽然有人还想选,但我说选定前大胆说建议,一旦选定就不得更改,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集体里要有集体意识,就必须服从。我虽然民主,但有时必须集中。班歌才终于尘埃落定。仪仗队最后在周一才由学生敲定形式,我只建议完善,但不拿方案,只说别的班级已准备就绪,我们1班第一个走,当引玉的“砖”也行,学生们为了不当砖,急中生智决定摆象棋盘。

运动会上,虽然有学生不愿意穿汉服,但为了集体,还是穿了;想请假不参加运动会,但想到有少不了他的仪仗队,还是来了。重要的是那几位学生尽管不满意方案,但看到大多数同学都接受,他们不仅去做,而且很卖力。运动场上大家互帮互助,只为高一(1)班能拿名次。我看到谷典为不穿汉服宁愿举沉重的班牌,不是拿,而是高高举起,整个做操比赛期间不曾放下,脸上还有骄傲的神情;当我看到万玉成始终奔波在各赛场不曾坐在班里只为方便通知运动员和赛后后勤工作:当我看到梁帅跑1500米时,班上56个男生女生从第二圈就开始带跑,而他自己拼着最后在校医那里检查休息最终拿到第5名;当我听到曾跟腱受伤也想参加接力的李嘉诚的话;当看到郑吴慧妍在接力时女生缺人情况下跑2次……我知道,1班学生心里有了集体意识。有了荣誉感,在以后学习活动中,也绝不会甘于人后。 在集体中,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能为自己认同的集体出力,良性循环,有了归宿感的学生会将班级建设更好,更能发挥主人翁精神。

    至于帮学生认识自我,树目标就不在赘述。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班级模式,即使学校制度相同的班级,也存在着差异,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只有进一步把现有的工作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把班级的各项工作做得更生动、更扎实、更有效。班级稳定;能增进师生的团结,拥有良好班风和学风,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得到提高和独立人格逐渐并在良性持续发展才是最重要。 个人看法,不一定正确全面,请各位老师指教。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大道连湖路50号 电话:85530021(招办)、82830311(学籍办)、82830228(教务处) 邮编:430014
网址://www.scientificeg.com E-mail:whssyxb@126.com 
鄂公网安备42010202002764
Baidu
map